疫情防控之下,很多餐廳都推出了“無接觸服務”,掃一掃二維碼即可完成排隊、點餐、結賬等多項服務,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節(jié)省了人工營運成本,提升了營運效率。然而,有些商家因此取消了人工點餐服務,這讓一部分消費者感到煩惱。另外,還有很多消費者反應,手機屏幕字太小、需要反復授權甚至點餐前先要加入會員等不便,反而讓掃碼點餐這一環(huán)節(jié)變得更為復雜。此外,部分點餐系統(tǒng)要求授權收集信息的行為,也埋下了信息泄露的安全隱患。近日,人民日報就掃碼點餐這一問題進行了新聞報道評論,瞬間在網絡中引發(fā)了不小的熱議。
2月1日早上5:30左右,人民日報發(fā)布了一篇題為《掃碼點餐,不應該是唯一選擇》的新聞評論,這篇新聞評論發(fā)布之后,被一些傳播主體如@新浪科技 @福布斯中文網 @財經網 等關注并積極地進行二次傳播。掃碼點餐的傳播熱度開始形成并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隨著其他媒體如中國新聞周刊、Vista看天下等媒體的參與傳播,以及自媒體大V博主如@拆臺CT @孤煙暮蟬 等發(fā)表意見式的擴散,推動掃碼點餐的傳播熱度迅速攀升并達到峰值,隨后呈現(xiàn)不斷下降的趨勢。在一些網民的接連參與以及意見表達的接續(xù)傳播下,掃碼點餐傳播熱度雖然降低,但呈現(xiàn)出長尾效應。
由于掃碼點餐與身為消費者的網民們息息相關,加之人民日報這一官媒主動對當下掃碼點餐問題作出評論,網民們的表達欲有了合理釋放的出口,掃碼點餐輿情隨之觸發(fā)。
掃碼點餐引負面輿論釋放,輿論反饋下掃碼點餐暴露出哪些問題?
(圖源:財經網微博截圖)
人民日報評掃碼點餐的文章在網絡中擴散之后,圍繞著掃碼點餐的網絡輿論也隨之生成,從輿論反應來看,掃碼點餐引發(fā)了網民們的極大不滿。從財經網發(fā)起的“你為什么不愿意掃碼點餐?”的網絡調查來看,網民們反對掃碼點餐的原因眾多,從這些原因的呈現(xiàn)來看,掃碼點餐的背后暴露出一些問題。
1、支付方式“化繁為簡”到底是便利了誰?
從手機付款再到掃碼點餐,甚至有些商家在推廣完手機自主“掃碼點餐”后直接取消了人工點餐服務。一方面減少了商家的人工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顧客也不用為了排隊點餐浪費時間,這看上去是一舉兩得的方式,卻引發(fā)了一些消費者的不滿。一方面是因為這種支付方式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全體消費者的服務需求,僅僅一刀切的取消人工點餐服務,在更大程度上是商家自身為了減少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這種“化繁為簡”的支付方式給消費者造成了其他困擾,就像網友們所普遍反映的那樣,“就吃個飯而已,又掃碼又注冊又加會員,讓人很反感”、“有時真心不方便,掃碼主要還得關注他們公眾號”,所以商家借消費者掃碼點餐時變相地強制性向消費者打廣告,這還是為了商家推廣自己而謀便利。所以這種打著為消費者“化繁為簡”的點餐方式只不過是更大程度上便利了商家而引發(fā)眾多網友的不滿。
2、一刀切式踐行“無接觸服務”究竟適不適合服務行業(yè)?
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會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以“掃碼點餐”為例的“無接觸服務”是智能化生活的一個產物。但是,一刀切取消某些原始的人工服務會引發(fā)很多人的不適,也讓很多人為此苦惱。一方面,雖然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普及,但是并非實現(xiàn)了全體普及,就如一些網友所抱怨的老人點餐問題,這會讓部分老年人在出門吃飯的時候遇到困擾。另一方面,人們在出門吃飯遇到諸如手機臨時沒電、手機無法上網、沒帶手機等一些不可避免的狀況時,一刀切式的“無接觸服務”只會讓人感受到服務無人性化。所以,就當下情況而言,諸如以上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之前,采取一刀切式的“無接觸服務”還不能在服務業(yè)推行,這也是引發(fā)廣大網友們不滿的原因。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