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國企95后董事”事件將西安高新區(qū)管委會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11月5日凌晨,西安高新作出第三次回應,向社會通報最新調查進展:免去王進杰財政局局長職務,李甜、朱玥、趙雪瑩三名年輕女高管無背景、工資被公開。
9月14日,西安高新控股發(fā)布變更董事公告,李甜1984年出生,現(xiàn)任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趙雪瑩1993年出生,現(xiàn)任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朱玥1995年,現(xiàn)任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隨后,該人事調整信息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以3人的年齡能否擔當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的國企董事長、總經理與董事職務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11月2日,千億資產國企由80后任董事長,95后任董事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據(jù)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鷹擊早發(fā)現(xiàn)顯示,該事件由@速報哥 于7時54分在微博上最先爆料,@界面 @搜狐新聞 @觀察者網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 等眾多知名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當天晚間19時,輿情熱度首度到達小高峰。
輿論反應
明為贊許,實則暗諷。@宅在宅外:不拘一格降人才,34歲的人才服務中心員工升任董事長,地方學院畢業(yè)一兩年當董事,還都是女的,服氣[good],宣傳機關應該大力宣傳她們背后付出的努力[喵喵]
三位董事資歷明顯不夠。@Katsurla:這學歷閱歷還沒吳音寧高呢!
@恩兔光GAY應援個站:第1個連畢業(yè)學校都不敢公布,第2個三本畢業(yè)兩年,第3個大本畢業(yè),三人之前沒有任何任領導哪怕中層的經驗,直接從普通員工一步登天。
質疑西安決策者。@蘇西財人:這事見怪不怪了。西安必須換人才行。本地土錘太多,不思進取。
第一次回應
11月3日21:56,西安高新微博回應稱,根據(jù)事業(yè)單位員工不得在企業(yè)兼職的要求,分步對原董事、監(jiān)事等公司管理人員進行了臨時調整,“對網友關注的3名管理人員的相關問題,我們做了調查了解,未發(fā)現(xiàn)影響公司正常運營的社會關系。”
從時間上來看,距離輿情爆發(fā)已經過去了24小時,官方姍姍來遲的回應并沒有平息輿論紛爭,西安高新區(qū)財政局試圖自證清白卻無法令網友信服。@作家王湛:知道沒人會相信,評論都嚇得不敢開了!
第二次回應
11月4日,西安高新微信公眾號發(fā)表聲明:“正在調查廣大網友質疑的該三人擔任高新控股董事長、董事的年齡、學歷、資格和社會背景是否合規(guī)以及我局工作人員是否存在違紀違規(guī)問題”,“我局已決定對該三人停職并啟動相關法律程序”。
很明顯,此次回應的基調從自證清白變成了著手調查處理。遺憾的是,官方未做到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忽略問題重點,反而激起了更為強烈的次生輿情。@大叔尹煬:沒問題就不要停職?。颗率裁??@skankhunt9527:對這三個停職有毛用,誰讓他們上去的不敢查?
時至今日,95后任西安千億國企高管事件持續(xù)發(fā)酵,網友也等來了第三次回應。不僅處理了涉事領導,西安高新控股董事、董事長的薪資更是刷新了網友認知,觸發(fā)輿論反彈。“挑戰(zhàn)智商,挑戰(zhàn)下限”、“蒙混過關”等評論成為主導聲音。
微博、新聞、新聞APP、微信公眾號是該事件最為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通過梳理發(fā)現(xiàn),媒體關注點并非背鍋的三個年輕女生,更多思考的是從制度到監(jiān)督的深層次問題。
@人民日報 :事出反常,必有蹊蹺,別把國企當私人家產,別把制度當擺設,別把公眾當傻瓜。誰是牽線木偶?誰是幕后主使?誰又掩耳盜鈴?
@新京報:“企事分離”不能玩虛招。豈能視國資如草芥?
目前,3名董事的簡歷已從公告中刪除,僅剩姓名了。面對鋪天蓋地的輿論質疑,如果西安官方繼續(xù)裝聾作啞、顧左右而言他,不止民眾的失望情緒將進一步加重,相應的問責或許并不遙遠。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
更多輿情熱點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