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標簽:女子殺夫;藏尸冰柜;親屬回應;官方通報;輿情傳播;傳播特點;輿論呈現;性別對立;家庭矛盾;輿論失焦;輿論泛娛樂化;輿論反思
(圖源:姑蘇公安微警務公眾號)
事件簡介:3月19日,據媒體報道,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fā)布視頻稱,蘇州市姑蘇區(qū)驛東苑小區(qū)發(fā)生兇殺案,女子查某某殺害丈夫龐某某,并在冰柜藏尸15個多月,視頻發(fā)布者配文表示“殺人償命,還我兒子命”。查某某的父母到其住處時發(fā)現冰柜中的異常,查某某在父母的勸說下自首。當日當地警方回應確有此事,檢方也提前介入案件。3月20日,當地警方在其官微發(fā)布這一案件的警情通報稱“近日,本市居民查某麗(女,1993年出生)至我局投案自首,稱其因家庭矛盾,將丈夫龐某偉(男,1991年出生)殺害,并將尸體藏于家中冰柜。案發(fā)后,查某麗被我局刑事拘留,3月20日,我局對查某麗提請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這期間死者親友紛紛對此事發(fā)聲,稱在女子殺害丈夫的15個月里,殺夫女子用死者的手機更新朋友圈,謊稱其外出躲債,女方曾打賞男主播,欠了很多債等,受害人父母曾陪兒媳過中秋,兒子當時就在冰柜里,被害人母親稱兒媳婦假裝成兒子騙錢等。
研究概述:近些年發(fā)生了多起因夫妻矛盾、家庭糾紛發(fā)生的殺人的惡性案件,其中有些案件極為惡劣,讓人細思恐極。2020年7月杭州殺妻碎尸案,引發(fā)全網震動。近日,杭州殺妻碎尸案兇手許國利被執(zhí)行死刑。而今這起女子殺夫案再次引發(fā)全網關注,女子殺夫藏尸冰柜長達15個月之久,制造了不少死者還活在人間的假象,顛覆了網絡三觀。本文依托于蟻坊軟件全網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該案件的輿情傳播概況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分析這一案件在傳播過程中顯現出來的傳播特點,同時對這一惡性案件下網絡輿論聚焦話題和相關特點進行呈現,并基于此對這類惡性殺夫殺妻社會事件的輿情傳播和輿論現狀進行總結反思。
一、蘇州一女子殺夫藏尸冰柜案網絡輿情傳播概況
1、網絡輿情傳播熱度演化分析
這一案件自3月19日進入公共視野,經過3天的時間連續(xù)傳播,于3月22日輿情傳播熱度基本消散??傮w上呈現輿情演化周期較短,輿情熱度較高的傳播態(tài)勢。具體來看,根據該案件的輿情傳播熱度演化可以發(fā)現,該案件的輿情演化大體呈現以下兩個主要過程。
新聞媒體報道推動輿情熱度瞬時爆發(fā)
據媒體報道,2月底受害人尸體被發(fā)現,警方也開始調查。其后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中發(fā)布了該案件的相關信息。直到3月19日,上游新聞、Vista看天下 等媒體報道了此事,該事件的輿情傳播熱度開始形成,并在短時間內迅速爆發(fā),達到峰值。“蘇州一女子涉嫌殺夫后藏尸冰柜”、“蘇州警方回應女子殺夫藏尸”等相關話題在網絡中生成。女子殺夫后藏尸冰柜這一足夠具有沖擊力的事件情節(jié)引發(fā)了全網關注。隨后,關于這名女子殺夫后更新丈夫朋友圈信息、這名女子打賞男主播、這名女子搬家都帶著冰柜等相關親屬朋友的回應信息紛紛出現在網絡中,提升了該事件的輿情傳播熱度。
各方不斷回應促使輿情熱度不斷蔓延
經過3月19日集中傳播之后,網絡關注熱度逐漸下降。從3月20日開始,該案件的更多細節(jié)被曝光,如女方欠了很多債、殺夫女子婚禮主持人發(fā)聲、女子殺夫藏尸前剛與丈夫成立新公司、受害人父母曾陪兒媳過中秋,兒子當時就在冰柜里。這些信息主要的傳播主體為新聞媒體,新聞媒體的報道內容主要是對事件細節(jié)信息的事實性描述。除了新聞媒體之外,各大自媒體大V們立足于事件信息對各種細節(jié)進行解讀,傳播各種觀點,引發(fā)討論。在各大傳播主體對各方回應的傳播擴散下,3月20日——3月22日,該事件呈現出較低傳播熱度下的持續(xù)蔓延態(tài)勢。
2、傳播平臺分析
從這一案件的輿情傳播平臺來看,社交平臺信息傳播最多。除了社交平臺用戶多、信息傳播、接收便捷這些原因之外,還跟這一事件本身有關,婚內謀殺親夫、各種細節(jié)信息擴散,加之該事件涉及到性別對立、兩性關系等敏感話題,這無疑提升了廣大網民在社交平臺上討論的積極性。除了社交平臺之外,各大新聞資訊類的APP、短視頻平臺等信息量也不低。
二、蘇州一女子殺夫藏尸冰柜案傳播特點分析
這一案件最主要的傳播主體是新聞媒體,在新聞媒體持續(xù)跟進之下,各種細節(jié)信息在網絡中不斷傳播。而從這一案件的具體傳播內容以及相關議題的設置方面來看,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1、案件相關細節(jié)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持續(xù)涌入
案件被曝光之后,當事人相關信息被陸陸續(xù)續(xù)報道出來,當事人的親友同事是主要的曝光者。這些信息在短時間內以碎片化的形式高密度的輸出。這種信息傳播形態(tài)一方面是與不同媒體在采訪、報道過程中確實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媒體們將同時采訪到的內容拆分報道,設置不同議題,生成不同話題,以吸引網民的關注,為該事件增加傳播流量有關。
2、觸及情感和恐懼的信息內容激發(fā)網民討論的積極性
從具體呈現出來的關于該案件的相關信息來看,主要有兩個特點。其一是觸及情感,一方面是通過對比來刺激網民情緒。如被害者生前很上進,而女子喜歡打賞男主播,被害者還為其還債;男方社交平臺上都是孩子,而女方社交平臺更新內容都是追星看演唱會等。這種對比之下,更加渲染了“男人在婚姻中得到了什么”的氛圍。另一方面是通過死者父母情感出發(fā)提升網民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同情,如死者母親情緒崩潰心碎、兇手詐騙老兩口20萬等。除此之外,他們婚禮主持人發(fā)聲稱他們小兩口結婚那么短,怎么會有如此大的仇恨,這無形中也讓網民們反思。其二是觸及恐懼,女子作案后藏尸一系列操作,讓廣大網民覺得細思恐極。如死者哥哥回應她搬家?guī)е?,我從沒想過弟弟在里面;受害人父母回應稱曾陪兒媳過中秋,兒子當時就在冰柜里等,這些信息內容提高了案件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進而提升了網民們圍觀討論的積極性。
3、真?zhèn)斡写炞C的信息加劇網民猜想
該事件曝光之后,各種關于犯罪女子的信息流出,其中有關于這名女子喜歡打賞男主播的各種信息就呈現出真假難辨的狀態(tài)。有消息傳該女子為男主播花費了30萬人民幣左右,常常在打賞榜的第一位,打賞金額達到“郡主”級別。而這一消息引發(fā)了網友對于該女子殺害丈夫原因的猜想,如該女子婚內出軌看不上丈夫殺害了之、女子沉默網絡愛上主播等猜想充斥在網絡空間內。后續(xù)男主播所在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女子確實給男主播打賞過,但遠遠沒有達到這個金額。而女方殺害丈夫這件事情是在女方認識男主播之前就發(fā)生了,一切等警方調查清楚。這些真假未明的信息引發(fā)了網民的各種猜想,這些猜想加劇了輿論中的矛盾沖突。
三、蘇州一女子殺夫藏尸冰柜案網絡輿論分析
從整個事件網絡輿論的聚焦話題來看,主要聚焦于“婚姻給男人帶來了什么”、“這個女人到底遭受了怎樣的對待才能作出如此的舉動”、“不管男女殺人都是不對的,不要搞性別對立”、“肯定是男方的過錯”、“女子打賞男主播”等幾個方面。透過網絡輿論話題聚焦內容的呈現可以發(fā)現,性別對立造成輿論失焦、輿論泛娛樂化凸顯、理性聲音微弱等幾個方面塑造了該事件網絡輿論的特點,具體表現如下:
1、性別對立為最大輿論聚焦點造成輿論失焦
性別對立是這一事件網絡輿論最鮮明的標簽,其中婚姻中男人也不會有好下場、女方殺人一定是男方的過錯引起等都是性別對立的例證。當性別對立成為公眾認識問題的第一立場時,關于事實本身的討論就會被忽視,進而造成網絡輿論的失焦,最終會淹沒了一件惡劣社會事件進入傳播領域后本該有的傳播價值。同時還會加重網絡空間內關于性別對立的現有矛盾,使其變得越來越難以調和,越來越脫離事件的是非曲直。
2、輿論理性夾雜其中但是聲音微弱
在面對鋪天蓋地的性別對立的評論話語時,仍舊可以發(fā)現呼吁不要搞性別對立的聲音,其中“樹立正確三觀,無論男女無論如何殺人都是不對的,別被搞性別對立的人影響了”、“善惡真的不能打性別牌,這就是人性的千差萬別”等呼吁不要搞性別對立的言論獲得部分網友的贊同。這些理性發(fā)言雖然存在,但是總體上相對微弱。在強大的性別對立的輿論攻勢面前,這些理性表達很可能因為遭受攻擊,而逐漸消沉甚至是失語。
3、戲謔話語消解惡性案件嚴肅性造成輿論泛娛樂化
面對這一起性質惡劣的女子謀殺親夫的社會事件,網絡情感傾向呈現出以中性為主,占48.1%;其次為負面輿情,占42.3%。正面輿情較少,占9.6%的分布。從網民情感的分布來看,旗幟鮮明的抨擊女子殺害親夫的負面言論相較較少,雖然正面情感少,但是中性且不立足于事件本身表態(tài)的言論占比最多。這些中性言論大多以戲謔的態(tài)度表現出來,如“終于女殺男”、“勸你們對媳婦好一點”、“一日夫妻百日仇”、“性別一換、評論過萬”等戲謔話語極大的消解了一起殺人事件所具有的嚴肅性,網絡輿論呈現出泛娛樂化的趨勢。這種嚴肅領域的新聞被戲謔化解讀,在一定程度上是當下網絡環(huán)境中性別對立風潮對人們思維方式的影響。他們面對這種新聞習慣于從娛樂化的角度去分析信息,進而導致嚴肅問題的討論變得泛娛樂化、簡單化、碎片化。
四、蘇州一女子殺夫藏尸冰柜案網絡輿情反思總結
蘇州一女子殺夫藏尸冰柜案在網絡中經歷了三四天的傳播后基本處于沉寂狀態(tài),對于這起顛覆社會大眾三觀的殺夫事件,網絡信息的傳播呈現出碎片化細節(jié)信息密集涌入、刺激公眾情緒的話題被突出設置、真?zhèn)文娴男畔⒓觿≥浾摬孪氲韧怀鎏攸c,而網絡輿論聚焦呈現出將性別對立作為核心焦點、嚴肅新聞被娛樂化解讀、理性呼聲消沉等特點。該事件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輿情態(tài)勢,一方面與現在各個傳播主體追求時效和流量的傳播行為、議題設置策略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現在性別輿論失序發(fā)展有關。最終導致該事件喪失了進入公共傳播領域后應該體現的社會教育反思價值。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各大傳播主體應該摒棄過度迎合當下性別對立輿論環(huán)境的傳播方式,盡可能設置能引發(fā)公眾就事論事的傳播議題,以此打破網絡性別輿論理性迷失的現狀。同時,新聞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應該注重正向引導,以拓寬理性討論的公共語意空間,達到強化理性表達的目的。
(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