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江蘇連云港一名75歲的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的消息引發(fā)輿論關注。據媒體報道稱,“有網友爆料,老人聽說罌粟花好看,收到2顆果實在家種植。派出所檢查時發(fā)現(xiàn)家中有4104株罌粟幼苗。老人孫女唐女士稱,蘇北很多人家都有罌粟種子,直到被抓時奶奶才知道種得是毒品不是花,家里種植面積只有1平方米。目前,老人被關押在看守所,即將被送往女子監(jiān)獄。”一方面是法律層面非法種植五百株以上罌粟構成犯罪的規(guī)定,另一方面是輿論出于“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的理解和同情認為量刑過重的批判,該事件被推上風口浪尖之后,網絡評論觀點不一,法治與輿情在爭議交鋒中拉鋸不斷。
1、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事件輿情熱度趨勢分析
據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鷹眼速讀網顯示,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事件輿情熱度呈現(xiàn)出“輿情醞釀—直線上升—緩慢下降”的總體趨勢。經溯源發(fā)現(xiàn),11月25日12:23,一點資訊旗下“沸點視頻”官方微博率先報道了“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 家屬:直到被抓才知道種的是毒品”一事,相關輿情進入醞釀期,受媒體先入為主報道的影響,此時網民普遍站在老人一方,認為“法律也得講人性”。
稍后,@Vista看天下 @鳳凰周刊 等媒體又用“75歲老太種罌粟被判5年 家屬:誤種,被抓才知道是毒品”這一更加客觀的表述進行了報道,16時輿情熱度開始直線上升,僅用1個小時即到達輿情峰值。這一時期,網絡輿論發(fā)生了一定的轉向,以四千多棵你這是規(guī)模化量產、毒品可是紅線、75歲替家里人扛的吧、老人肯定知道這個是大煙等站在公平以及揣測家屬動機的評論為主。截至11月26日10時,75歲老太誤種罌粟被判5年事件輿情熱度逐漸走向回落。
2、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事件輿情傳播博主類型分析
從鷹擊早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針對微博客類社交網絡平臺上傳播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事件的博主分析看,普通博主占比最高84.6%,政府和媒體共占比4.9%;傳播類型以評論為主,占81.9%,原帖占比3.2%。結合這一事件的傳播內容,媒體報道基本引用了沸點視頻的同一信源,只是在文字表述上側重點不同,且雖然存在一定的爭議性,但后續(xù)報道并沒有最新消息出現(xiàn)。這也就意味著,媒體用少量的原帖報道帶動了絕大多數網民參與事件討論的積極性。
作為一起民生與法治相結合的輿情事件,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暗含著一定的輿情風險,媒體在報道時候突出了“老人”“誤種”的基本情況,且對其家屬的說辭進行了突出強調,雖然一開始帶動了不明真相的網民進行抨擊司法判決,但在后續(xù)傳播中,隨著網絡圍觀現(xiàn)象的形成,網民之間觀點不斷交叉影響,促使相對理性的言論占據主流。
3、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事件的討論與爭議
總的來說,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事件網民態(tài)度以“支持判刑”為主,可見種植罌粟構成犯罪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該起法治輿情事件的特殊之處就在于75歲老人判刑5年違背常理與大眾尊老敬老、老人犯罪從寬的普遍認知存在一定的差距,認為“屬于誤種,量刑過重”的網民仍然占到26%;基于信源的單一性和后續(xù)消息的缺失,“不了解實情不評論”的中立態(tài)度占到19%;批判“媒體帶節(jié)奏誤導網民”觀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媒體將家屬方面的說辭與真實情況混淆,從而被網民質疑“官司打不贏就通過媒體來行使審判監(jiān)督?”另外,還有類似“強奸幼女3年”與其他法治事件進行類比的不滿言論。
從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事件的輿情呈現(xiàn)看,在法治與輿情的爭議交鋒中,大部分網民能夠伴隨著事件的進展與網民之間觀點的相互影響而發(fā)展到相對理性的層面,出現(xiàn)了負面輿情讓步于法治的公平正義的良好現(xiàn)象。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