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公示中,來自某大學教授的“堅持唯物主義時刻質能觀,發(fā)展牛頓物理學”在網上引發(fā)討論。該教授在項目中宣稱已推翻誤導物理學界和人類認識世界基本方法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科學的健康發(fā)展掃清了一個巨大障礙。這一新聞是確有其事還是存在嘩眾取寵之嫌,引發(fā)網民的廣泛關注。愛因斯坦相對論想必大部分非專業(yè)領域人士都是不明覺厲的態(tài)度,而該教授提出跨界推翻研究,在事實研究依據未公開之前公眾對其的質疑聲音逐漸攀升。
1、媒體報道助推事件熱度走高
從該事件在網絡上的發(fā)酵趨勢來看,河北省教育廳推薦2021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項目公示之后,6月20日相關信息即在問答社區(qū)平臺開始引發(fā)討論,6月21日,相關信息的發(fā)酵平臺延伸至社交網絡平臺,在科普內容小范圍圈層傳播,有人認為作者拿馬克思主義哲學去反對相對論很無厘頭;也有人表示,項目我看不懂,但是看完挺震撼……6月22日,頭條新聞、Vista看天下等媒體介入報道推動了事件影響力擴散,此時網絡熱度出現(xiàn)了較大峰值波動,從信息類型來看,關于該話題的網民言論主要以轉帖為主,這類顛覆性科學言論網民不敢輕易下結論,但是對該教授研究保持質疑態(tài)度。6月22日,河北省科技廳科技獎勵與成果轉化處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社會質疑聲音,表示該教授申報的上述項目現(xiàn)在只是在提名階段,在這之后還會有多重評審程序,即“一審三評六公示”。
2、網民言論褒貶不一
從網民言論網絡情緒分布來看,關于該話題的討論前期輿論嘲諷聲音、抨擊情緒占據主流,負面情緒占比59%。部分網友言論質疑賺經費、博眼球等,“貽笑大方了,挺丟人的。愛因斯坦現(xiàn)階段不容置疑”、“讓專業(yè)的人去研究專業(yè)的事,跨界去發(fā)表一些玄乎觀點純屬是嘩眾取寵。腦洞大開可以去寫科幻小說,申報科技項目有點太扯了,竟然還能公示,說明燕山的評審機制太不嚴謹了,有辱重點大學的形象?!?、“他申請立項是為了博人眼球”...部分網民則認為科學應該具有懷疑精神“已有的科學持懷疑是對的,但是得有科學論證和依據”,這類觀點在一眾抨擊聲音中成為一股清流。
3、學術研究問題考驗公眾信任度
據悉,該教授專業(yè)方向為石油研究方向,相對論屬于物理方向,不同領域的學術理論是否存在殊途同歸的研究方向莫衷一是。此前該教授就曾在課堂上提出反相對論、反霍金、反阿波羅登月等個性色彩十足的觀點,在這一事件中被網友們挖出,衍生出反對該教授的相關斥責言論。
這項能夠推翻“相對論”的學術研究缺乏理論數據支撐卻被推薦入選2021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實在難以令人信服。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社會誠信問題經過社交媒體網站被民眾所關注,在此荒誕魔幻學術研究之前,就已經有空中巴士、水氫發(fā)動機、熟雞蛋返生等相關學術問題被公眾質疑推翻,甚至有網友調侃是把公眾智商按在地上摩擦,而這類項目能夠立項是否存在學術腐敗等猜疑聲音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眾對此類事件的信任危機。“懷疑一切”幾乎成為網民看待該問題的集體意識,學術研究安利沒有具體的擺事實、講依據就容易被輿論懷疑與批判,輿論攻擊從教授個人進而上升至高校甚至相關送審、評審部門,稍有不慎被“帶節(jié)奏”就容易演變成一發(fā)不可收拾的輿情危機。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好全網輿情監(jiān)測工具如鷹眼速讀網等及時研判網民輿論傾向,另一方面對于公眾關切的學術研究問題也要及時做到信息公開透明,避免輿論場中負面聲音、謠言的進一步發(fā)酵。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