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話題#老人無健康碼遭公交司機拒載#登上熱搜,引發(fā)全網關注。據(jù)報道,8月17日,黑龍江哈爾濱,一位白發(fā)老人乘公交車時因沒有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司機停車拒載。因遲遲不下車,老人遭到車上乘客憤怒譴責“為老不尊”。還有人勸老人下車,稱“這些年輕人上班多不容易”。老人不知所措,直到民警將老人帶離。
據(jù)悉,當?shù)刈?月下旬起就發(fā)布了相關通知,乘坐公交、地鐵的市民需要出示健康碼才可乘車,暫時沒有測體溫等其他方法。
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為有效防疫,很多地區(qū)都要求民眾在公共出行、旅游景點等公共區(qū)域出示健康碼。因此從法理上來講,公交公司和司機的做法無可指摘。但是,事件背后折射出的問題不得不令人反思。從輿情監(jiān)測軟件鷹擊早發(fā)現(xiàn)分析的輿論熱詞來看,網民的討論焦點主要圍繞在以下三個方面:
1、老人遭遇引網友同情
老人無健康碼遭公交司機拒載,還遭乘客譴責“為老不尊”,事件回顧起來令人無比痛心。視頻中老人的不知所措以及無奈觸動一眾網友神經,同情之心油然而起,紛紛留言“老人這樣實在是太可憐了”“這么大歲數(shù)還遭受大家的白眼,心里得多難受”“看他無助的撓頭,蹣跚的跟著下車,好難過”“代入一下,如果這是我的親人,便更加心疼這位老人家”......由此及彼換位思考,畢竟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何必為難一個老人,譴責老人的時候要三思而行,對老人多一些理解和幫助吧!
2、乘客冷漠遭輿論譴責
雖說疫情期間,健康碼是公共交通的安全保障,司機和乘客也都是為了安全大局著想。但是,車上乘客群起而攻之的言語“你白活這么大歲數(shù)”“這么多人指畫你,你不難受?”“下去吧!快點的吧!”“為老不尊”等,是如此的冷漠無情,引發(fā)眾怒“為老不尊太過分了”“畢竟這位老人這么大年紀了,尊老愛幼是最起碼的道德素質”“如果是你家的老人,還會這么說嗎”......
3、時代發(fā)展不應該遺忘老人
無獨有偶,7月28日大連也曾發(fā)生過一起“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類似事件。針對老人不會使用健康碼的這一問題,不少網友紛紛建議應采取多種靈活管控方式,譬如社區(qū)為老人提供紙質健康證明,或線下測溫與身份登記相結合等多渠道健康出行認證方式,從而為他們開辟一條綠色防控通道。
截至2019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5億,占總人口18.1%。網絡的發(fā)展為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令不少為社會奉獻了大半生的老年群體跟不上時代步伐而陷入尷尬。對于他們,我們更多地應該給予重視和幫助,尤其是在社會公共服務上,要充分考慮特殊群體的需求,使制定的政策規(guī)定盡可能完善,多一些人性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