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源源不斷地“造?!?,互聯網還在隔三差五地“養(yǎng)精”。時至今日,如果你還沒遇到過一種名叫“杠精”的新物種,恭喜你已經完全脫離了低級趣味,真是酷到沒朋友!
走進杠精——謎一般的世界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杠精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存在之一?!保斞窼OS:我沒說過!但我影射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近百年前的雜文《論辯的魂靈》)
沒錯,這里的“杠”就是抬杠的意思。杠精也就是為了吵架而吵架的一類人。更確切地說,他們以抬杠為己任,甭管單杠雙杠,就沒有抬不了的杠。也有人認為杠精是“鍵盤俠”的分支,有所不同的是,鍵盤俠多占據道德高點,而杠精的圈地范圍則遠遠你的超乎想象。
比如,看完一個劇心情愉悅被男主圈粉,忍不住發(fā)博:“xxx好帥!想嫁!”
杠精:xxx也還好吧,感覺不如我們家哥哥……
又比如,好心在微博上推薦:“某某書很流行,值得一看?!?/p>
杠精:流行的東西就好嗎?你怎么不說流行性感冒?
再比如,精心找了十分鐘角度、修了一小時圖、挑了三小時照片,終于曬出一張美美的自拍!
杠精:老同學以前不長這樣啊,眼睛割了,鼻子墊的啊,丑了!
無杠精不交流——社交網絡評論區(qū)必生物種
杠精可能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彈幕、論壇、豆瓣、微博、知乎、朋友圈……有可以自由發(fā)布言論的地方就必定少不了杠精。
2018年3月,時尚大師紀梵希、科學巨匠霍金、風流才子李敖相繼離世(傷感3月,用“數據”與時代揮別),網絡上不乏悼念、緬懷與唏噓者。不過在杠精看來,或許這本身就是錯的。杠精喜歡一上來就進行質問,居高臨下,具體到霍金去世,會憤然曰:“今天不少人在朋友圈轉發(fā)霍金,其實也就是悼念‘霍金’的名字裝個‘文化人’而已,其實霍金是研究什么的根本就不知道,甚至連他名字的英文全拼都不知道,太假了?!保╲ia@金星)換句話說,“你有什么資格悼念他?”
除了能把人氣到語塞,杠精還具有某種精神需求。2018年4月,潔潔良辱華事件一時甚囂塵上,在全網聲討潔潔良的聲音中,總會出現一些與眾不同的論調。顯然,杠精企圖用最極端的觀點來怒刷自己的存在感,點贊數就是他們眼中撬動地球的杠桿,是擁有話語權的象征。
就剛剛塵埃落定的空姐打車遇害案來說,杠精更是無所不用其極。@肉食性蝴蝶發(fā)博討論“關于為什么提醒女性注意安全的話可以由每一個個人告訴自己親近的女性,卻不可以由警方平臺一次又一次地發(fā)布,也不適合由大V或者網友在每一個女性遇害的新聞下轉發(fā)或者評論作為‘善意提醒’”的問題,該博文被轉發(fā)近1萬次、點贊也有6千余次,而評論數僅為200余條。
其中,網友@蓮子清如水Yuzu的評論獲贊最高,“有一點說的不完善,即使女性集體不出門,她們還是可能受到家人的性侵或暴力。也屢見不鮮?!边@種與博主完全不在一個次元、同一層次上,靠著偷換概念、轉移話題來博出位,是“杠精本精”無疑了。
黃V藍V討伐——杠精果真網絡公害?
3月10日,@微博搞笑排行榜發(fā)博“評論留下一句話,其他人模仿杠精回復一下”,評論數13萬+;
3月15日,@耳帝評論“杠精”為“人性批判家、截圖小能手、原意曲解師、文字杠上花”,轉發(fā)數4.6萬+;
5月15日,@人民日報談“杠精”:靠打壓別人刷存在感,真有含金量嗎?閱讀數229萬+......
此外,@呆十三 @河森堡 @知呼醬等都發(fā)表過關于“杠精”的言論,都能引來一大波網友關注。
但是,隨著杠精一詞越來越流行,網友們不可避免地開始把一切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都當做“杠精”來打,批判杠精的同時又常?;砀芫?。
@沐亭子:真是有趣,發(fā)個和別人的不同意見,還不是全不同,就被人直接上來罵杠精。 好像每次都是這樣,在微博上討論個啥,只要意見不同,都不怎么看你的觀點就開始人身攻擊了,可能因為陌生所以毫無顧忌?
@laazy-sunny:每個人都高舉我有言論自由的大旗。
@斯文奧特慢:看評論就知道了,評論的大多數人都把自己跟杠精撇清關系,又有誰知道他們做沒做過杠精?我剛玩微博的時候玩也做過杠精,現在基本就是不喜歡的東西直接略,只評價喜歡的東西。
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杠精
隨著網絡互動技術的發(fā)展與網民數量劇增,虛擬公共空間正逐漸形成。產生在網絡公共領域虛擬層面的討論,大多摻雜著網民的個人情感表達與生活經驗的反饋,特別是在與他者言論對話過程中,更容易將僅存的“理性”喪失殆盡。
縱觀近段時間以來發(fā)生的女性屢遭侵害、鴻茅藥酒與伊利跨省抓捕、精日分子等社會群體性事件,都直接涉及到國家的安定團結,更容易導致社會矛盾的集中爆發(fā)。在不同輿論觀點交織下,普遍不安全的浮躁心理有了得以釋放的平臺,杠精顯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活躍。那么,在虛擬網絡空間中能否誕生良性的公共討論?可以預見的是,通過進一步強調網民參與,促進不同利益主體間的信息溝通和意愿表達,將網民的有效意見轉換為切實的行動,在對話溝通和社會價值觀教育中自然可以回歸“理性”杠精。
版權歸蟻坊軟件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輿情熱點請關注:
新浪微博:@蟻坊軟件 @蟻工廠 @鷹眼輿情觀察室 @鷹眼口碑研究室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